【转载】产教融合育新篇

发布者:徐海岩发布时间:2025-04-03浏览次数:10

编者按:3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发展论坛”在井冈山经开区举行。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3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发展论坛”在井冈山经开区举行。东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产业学院与协讯电子共同搭建的这场产教对话,通过“专业对接产业、课堂衔接岗位”的创新实践,为破解产教“两张皮”难题提供了鲜活范例。



课堂直通车间 破解育人痛点

 “通信协议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智能家居产品的实际功能!”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方开豪在操作企业开发平台时感慨。这场融合产业认知、岗位实践与职业规划的全链条育人活动,让200余名学生现场感受到“教室到车间”的无缝衔接。



东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副院长马善农表示,此次活动是“三对接”战略的具象化实践:“通过对接产业前沿动态、企业用人标准、岗位核心能力,我们将企业真实需求100%融入培养方案,年度课程更新率超30%。”现场发布的“岗位能力图谱”与“技术进阶路线图”,促使80%参会学生当即调整了学习规划。



阶梯培养体系 铺设成长赛道

协讯电子人力资源总监李明透露,企业构建的“阶梯式”实践体系已形成完整育人闭环:低年级学生通过暑期实习建立产业全景认知,中高年级参与学期项目制实践掌握产品开发全流程,毕业生则通过“双导师制”实现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精准衔接。



产教双向赋能 激活创新生态

这种校企协同模式正产生多维叠加效应。从短期看,定向培养机制有效缓解了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从中长期规划,复合型人才的持续输送为产业链智能化升级注入活力;而更深层的价值在于,这种“教育反哺产业”的模式将加速构建“人才蓄水池—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良性生态圈。随着“校中厂”“厂中校”等混合式培养模式的深化,未来三年有望形成“教育培养—就业创业—产业升级”的闭环链条,为井冈山经开区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夯实智力根基。



这场校企联动的育人实践,正在书写红土地上的“多赢”篇章:院校破解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困境”,学生获得了“带温度”的成长通道,企业构建起“可持续”的人才梯队,而城市则收获了“最活跃”的创新因子。当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吉安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之路必将行稳致远。

来源:国家级井冈山经开区微信公众号

附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473z16Ap2BXEu9VcbRndw